鲁网4月29日讯(记者时瑞雪实习记者李文静)4月29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法院劳动人事争议审判工作情况并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裁审衔接机制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以来,临沂市法院共受理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90多起,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00余人,主要集中在21-40岁,以青壮年为主。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纠纷主要集中在网络配送、网络主播、网络货运行业。劳动者的诉求主要涉及追索劳动报酬、确认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合同以及落实工伤待遇等领域。
由于工作岗位多样化及用工方式灵活性、隐蔽性等特点,平台经济下劳动关系界定存在一定难度。全市法院及时更新裁判理念,聚焦新业态用工形式的本质核心,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落到实处,为新就业群体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明确认定标准,严格审查案件事实
明确平台经济主要行业类型和常见用工方式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层层理清主体责任,在个案中判断平台相关主体与从业人员的用工关系。如去年审理的一起网络主播为公司直播带货的劳动争议案件,法院综合工资发放情况、公司对主播的管理程度以及直播带货使用的设备、账号均为公司所有等因素,认定双方构成劳动关系,并依法支持了主播主张欠付工资以及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
加强府院联动,构建多元化解机制
全市法院深化部门协调联动,同人社部门建立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研究分析全市新业态劳动争议新特点和新形势,统一裁审标准。对于新业态纠纷,构建工会参与协调、仲裁快速立案、法院提前介入调解研判机制,努力将纠纷化解在前端。
定期到各快递公司、外卖平台进行普法宣传工作
发放宣传手册等资料,就新就业形态用工管理、权益保障、风险防范等内容进行深入阐述,引导企业提升用工管理规范化水平;发布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增强社会风险意识,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积极加入工会组织,依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下一步,全市法院将继续加强同各部门的协同联动,努力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化解大格局,营造良好用工环境,实现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促进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双保护”。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头条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