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中粮家佳康有限公司生猪养殖项目落地吉林长岭,该项目以“种养结合、低碳循环、全链联农”为主题书写绿色文章,更通过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和生态保护,探索出了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政企联建助推绿色产业发展
中粮家佳康(吉林)有限公司在长岭这片热土投资兴业,实干苦干,积极作为,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18年7月,该公司与长岭县人民政府签订扶贫产业合作协议,由政府投资建设扶贫农牧产业园,建成后公司租赁使用,每年按投资额的10%支付租赁收益,合作期20年,经营效益发放给贫困村和贫困户。2019年,又与长岭县政府签订屠宰加工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出资建设项目,建成后由公司全面管理,每年可吸纳400人就业,项目合作期限20年。
随着政企联建产业持续稳定运营并不断拓展,生猪养殖基地和屠宰加工产业园拔地而起,并迅速进入生产经营提升产能阶段。长岭畜牧产业硬件不断升级,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生猪养殖基地,并通过新增就业岗位培养出了一批具备专业养猪技能的“新农人”。2023年,农牧产业园引入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生猪出栏量实现增长;屠宰加工项目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提升了屠宰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村企共建激活生态农业
面对长岭县蔬菜大棚闲置困境,公司于2019年2月与长岭县大兴镇大兴村签订村企党建联建协议,共同建立大兴村种养结合蔬菜基地联合体。依托沼液还田技术支撑,棚区从10栋扩大到49栋。同时,公司对大棚蔬菜实施全部收购,解决了蔬菜采购的生物安全和供应保障等问题,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30万元。
2023年,公司进一步拓展种植品种和规模,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和灌溉设备,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园区还采用大棚反季节种植优势,通过科学调控温湿度、延长光照时间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应对低温天气。引入的高效滴灌系统,结合有机种植标准,利用沼液作为底肥并进行检测和调整,实现了水资源、肥料和农药的高效利用,形成“低碳-高产-优质”的良性循环。此外,吉林公司还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当地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通过村企联营种植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还实现了产品的“零滞销”,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户合作带动共同富裕
针对养殖户经营风险,公司于2018年推出“五统一、三固定”合作养殖模式(统一猪苗、统一物料、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合同固定猪苗单价、物料单价和回收单价),吸引大批农民返乡创业。养殖户分布在吉林长岭、乾安、农安及内蒙古通辽等地区。合作养殖不但为当地生猪养殖业注入了新生力量,还优化了当地生猪产业结构,极大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2024年,吉林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合作养殖模式,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使得合作农户的收入同比增长了20%。2025年,吉林公司投资建设了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培训中心,为合作养殖户提供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养殖水平。通过农户合作养殖模式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养殖户的资金和技术难题,还带动了当地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田间直采打造绿色供应链
2023年,吉林公司立足自身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新方法、创建新模式,启动了田间玉米直采项目。公司地处玉米主产区,当地农民种植的玉米品质优良,但由于销售渠道有限,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为解决这一难题,吉林公司主动建立了田间直采模式,直接从老百姓手中采购玉米,不但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采购效率、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也优化了饲料原料的供应、降低了采购成本、保障了原料品质。2024年,田间直采玉米总量超7万吨,直接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近90万元。
改良盐碱地实现种养循环
中粮家佳康(吉林)有限公司积极落实国家盐碱地改良战略,把盐碱地改良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紧密相连,走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改良后的土地上,公司因地制宜种植水稻、花生、玉米等耐盐碱作物,通过科学施用沼肥,加速土壤熟化进程。以玉米种植为例,沼肥的持续施用不仅降低了土壤pH值,还补充了氮、磷、钾等关键养分,亩均增产100斤以上。同时,公司与地方政府、农业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展盐碱地改良技术攻关,优化种养循环模式,进一步挖掘盐碱地增产潜力。
从扶贫产业园的稳定分红,到蔬菜基地的零滞销保障;从合作农户的增收账本,到盐碱地上的增产奇迹,中粮家佳康(吉林)公司正以全产业链的绿色实践,在黑土地上孕育着绿色发展的崭新希望。展望未来,中粮家佳康(吉林)有限公司将继续以生态养殖为核心,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化、智能化、可持续化发展。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伦歆然
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来源:头条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