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7月8日讯近日,高温来袭,酷暑燥热,恶劣的天气状况对户外劳动者、高强度体力消耗者带来了严峻的健康考验。不久前,现年18岁的小王(化名)就经历了一起高温的“生死考验”。
小王从事户外活动时意识不清被人发现并紧急送医,到达医院的时候,意识已经完全丧失,周身皮肤潮红无汗、滚热烫手,体温计内的水银柱短时间内便蹿到了42℃!热射病!值班医生反应迅速,当机立断,第一时间把小王转移到了博兴县人民医院ICU病区。

ICU医护团队一刻不敢耽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冰毯冰帽降温、冷水洗胃灌肠、冷盐水静脉输注……团队人员争分夺秒、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抢救过程井然有序。无数次的应急演练只为在这一刻为热射病患者带来最专业、最精准的治疗。小王入ICU短短一个小时,体温便由42℃降到了37℃,抢救效果显著有效。然而患者仍处于重度昏迷状态,再次与患者父母沟通病史,才得知孩子在当天早上跟家里通电话时就出现了胡言乱语的症状,进而推算,小王在高温、密闭的环境里至少停留了12个小时以上。12个小时的高温炙烤,由此预想到患者即将出现的脏器衰竭症状。在充分告知孩子父母病情后,当晚就为小王用上了CRRT治疗。
高温给这位青年带来的伤害岂可小觑!入院第二天,血肌酐便升至了172umol/L,血小板降至15×10^9/L,肌红蛋白1757ug/L,肌钙蛋白5.93ng/ml,第三天肝酶也出现了急剧升高,谷丙转氨酶2779u/L,谷草转氨酶3304u/L,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更是显著升高。小小年纪与全线飘红的化验结果、不断爆出的危急值以及长时间的深度昏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小王父母脸上更多了几分憔悴,他们几度哽咽,一遍遍朴实而诚恳地央求着医护人员救一救孩子的生命。
看着小王父母焦急的神情,ICU医护人员丝毫不敢松懈,根据小王病情变化,反复组织开展典型病例讨论,严谨细微地调整诊疗计划,竭尽全力挽救这条鲜活的生命。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小王入院的第四天终于迎来了新的转机,多项主要指标有了明显改善,各项生理机能在多日的精准治疗下也日趋好转,我们在小王身上终于看到了康复的希望。
年轻的生命总是充满了生机与韧性,住院治疗的第六天,孩子苏醒了!虽然身上布满各种管路,但小王已能简单交流了,四肢活动也无异常。就在这一天,医生评估后,去除了小王身上的各种管路。原本被各种管路环绕的床单元瞬间变得简洁、清爽了。
下午探视时间,看到经历了生死考验后,坐在病床上的阳光清爽的青年,小王的父母不由地喜极而泣,感慨良多,拉着医护人员的手一个劲地感谢。(通讯员高强)
责任编辑:范贵勤
来源:头条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