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扮玩
作者:马叔兴
春节扮玩,种类很多,也很精彩,在全济南府有名。谁不知道西关回民的高跷灯、四蟹灯、龙灯、旱船、十样杂耍的绝活,尤其是高跷灯最为著名。一提到西关回民高跷灯,没有不叫好的。服装好,扮像好,技巧好,同时还风趣、幽默,高难度动作,堪称一绝。
四蟹灯以大庙(土街、斜街)组织的为最佳,其中鱼灯、鳖灯、虾灯、蟹灯、最拿手的蛤啦(音),大蛤啦、小哈啦特别引人。据说(我没见过)玩耍起来,非常精彩:大蛤啦孵化小蛤啦时,大蛤啦两个壳左一个忽扇,右一个忽扇,小蛤啦从中蹦出来,扇着小小贝壳做各种幼稚可爱的动作(演者系四五岁儿童打扮,非常漂亮,像“西游记”中“哪吒”、“小红孩”类)因为在济南名声很震,首屈一指。
十样杂耍这种扮玩是较古老,也较为复杂的一种,可惜今也逐渐消失了,据说十分热闹。其中有一演员手中打一把破伞,伞上挂着一串一串“膏药”随走着还随喊着:“膏药膏,一年来一遭……瞎眼的治好了,好眼的呢?治瞎了。”还有一位挑一副纸扎的剃头挑子,手拿一把大推子,也是随走随喊:“我剃的头干净利索,晃一晃手中推子说:连根拔。”
旱船和王小赶脚:旱船、船上一女子(男扮)一船户拨船,走场时,旱船围着场子飘飘转,船户跟在旁边拨船,时而慢,时而快,时而停下,双方互相说一些可笑的诨话、发笑。王小赶脚(也叫赶驴)一少妇(男扮)“骑”一驴,一小伙赶驴。除了走场动作外,也全靠二人动作和打诨来取得观众笑声和称赞声。能营造出十分热烈的喜庆气氛。
撅搭官儿:这项扮玩十分好玩,因为老远就能看见。具体玩法是利用“杠杆”,好像压板一样原理。一个架子,两个人抬着,中间十字形一根长木杠,一头坐上一个身穿官服、头戴官帽的官儿(小丑打扮)拿一把巴蕉扇。后面用重物拴在另一头,用两人或两人以上人力一摁前面这官儿就撅起来了,这个官儿被撅起有三四米高,还把扇子拿在手中猛扇,口中还念道着什么,让人大笑。这种扮玩特点,矮点个子不用向前挤,在远处也能看见。但是可累坏了后边摁扛子的,一上一下很吃力,随时换人,几班人替换着,尤其是抬架子的,比抬轿子累多了,随走随压,重心都在架子上,所以很沉。没有相当劲头难当此任。据后来观察,已经改进用车拉着,这可大大减轻了人力。
龙灯最累的算是扛龙头的,龙头比龙身子重,又要领头,后边的跟着跑,一下一上转圈,一节一节的,最后一节是尾巴,扛尾巴的也不轻快,和扛龙头的一样累,演一场下来满头大汗。龙灯晚上每节内有蜡烛,玩起来十分好看,真是活龙活现。每演一次,需要换人,有好几班人替换。
高跷灯:这是咱们这个地区拿手的扮玩。很多穆斯林,白天忙一天,晚上演高跷灯,而且非常投入。例如:(笔者仅知)桥里陈氏兄弟、李思亭、马来元(马七爷)、周庆祥(周伦)等都是演的好的“演员”一时名声大震,(原谅笔者知道甚少)周庆祥乡老演一“美女”(白蛇)惟妙惟肖,使人不相信是男扮女装。有一次演出发生过一个笑话:有一人,跟着灯队看周乡老,他不相信这是男人,一直跟到咱西关,卸了腿子卸了装,才服气了,啊!真是男的!可见周庆祥先生扮演的绝妙之至。再一个是马来元乡老演老卜子(也叫丑娘)也是一绝,特点是腿子高,技巧难度大,抱起一条腿,用一条腿蹦十分惊险;扮像滑稽、动作幽默、令人捧腹。童年有幸目睹精彩表演。瘦瘦的脸上擦着一脸粉、红红的两腮和嘴唇,肥大的衣服,头上捥着大纂戴着勒子(老妇女带的帽子)、两个耳朵上挂着两个大红辣椒。他手中拿一把巴蕉叶扇子,不用表演,只看他如此打扮,已经笑翻天。他向着热闹的人说笑话,见了老人看灯,他说:“老一窝们哎,壮实不!”引起大笑;见了小孩他也逗笑,整个队伍后面跟满了人。可是当时路况不佳,或遇天气路上就很危险,据说这些乡老们,曾经摔倒过不知多少次。他们不畏艰险,实为感人。
来源:头条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