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_全国资讯网

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


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

  2024-05-05 11:28:56     简体|繁體
http://993113.com/995288.html

辛弃疾南归为何不受重用?监察御史:花钱如沙,杀人如草!辛弃疾的悲愤:谁能问,廉颇老了,还能谋生吗?

1/简介

唐代浪漫诗人李白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名叫《侠客行》,其中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痕”的诗句,给人一种霸气的力量。李白虽然以诗闻名,但他常常以侠义自傲。比如《与韩景舟书》中他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白氏是陇西平民,生活在楚汉时期。十五世纪擅长剑术,遍及诸侯诸侯,有文章三十篇,已至大臣级别。虽少身高不足七尺,胸怀大志,雄心勃勃。”

事实上,李白的剑术充其量也只是业余运动员的水平。与宋代另一位带剑学者相比,李白只是一个“传声筒”。在这个人面前,李白绝对无法出三招。这位宋代持刀文人就是与苏东坡齐名的豪放诗人辛弃疾。

与李白诗中“赵克戴流苏,吴钩霜雪”的浪漫想象相比,辛弃疾的诗中有“醉看灯灯剑,梦吹花”。《小号连营》、《看吴构,那句栏杆上的《一枪到底》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是一代剑客回首往事的真情流露,因为辛弃疾的侠义美誉。男人是通过用真刀真枪的战斗赢得的。

2/鲤城英雄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出生,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历史上的历城县,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军事人物——秦叔宝,隋唐时期的名将。

秦叔宝,本名琼,初在隋朝,在赖忽儿、张须陀、裴仁济手下任职。后投奔瓦岗起义军首领李密。瓦岗战败后投靠郑王世充。

1140年,辛弃疾出生的那一年,是一个大割据的时代。西夏、大金、西辽、南宋并存。西夏大庆二年,金天卷三年,西辽康国七年,南宋绍兴十年。当时,历城属金国管辖。可以说,辛弃疾从一出生就被贴上了金朝人的标签,他的祖父曾在金朝为官。

不过,与乃祖不同的是,辛弃疾有一颗爱国之心,始终将自己视为宋朝子民。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金主完颜亮起兵伐宋。为了侧击金兵,中原沦陷区的宋朝遗民趁机发动起义。

当时,济南府农民耿精、李铁琼等人不堪金朝征收的重税,起义,带领当地农民攻克莱芜、泰安。当时22岁的辛弃疾也拉着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加入了耿精的起义军。

辛弃疾的队伍都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农民,最多只能算是游击队。辛弃疾从游击队做起,逆袭成为南宋正规军的总司令。没有两把刷子,他肯定做不到。

与他的前任秦叔宝一样,辛弃疾无疑是历城又一位将名垂史册的英雄。

3/少年英雄

关于辛弃疾的勇敢,史料上有两个广为流传的经典战例:——途中截杀奸僧易端,深入敌营生擒张安国。

先说一端和尚怒杀的事。一段本来是辛弃疾的好朋友。辛弃疾起义时,易端积极参与,与辛弃疾一起加入耿精起义军。然而投奔耿精后不久,易端突然叛变,“盗印逃走”。由于易端是辛弃疾的朋友,辛弃疾受到牵连,耿精“大怒,欲杀其疾”。辛弃疾平静地说道:“给我三天时间,我给你一个解释。”

辛弃疾知道叛逃的易端会投奔金帅,于是追了上去,半路拦截了易端,一剑砍下了易端的头。辛弃疾的武功和勇气,展现了他大将的风范。辛弃疾把焦端的头扭了回来,回到了耿靖身边,从而获得了耿靖的尊重。

再说生擒张安国的事。辛弃疾杀了易段后,立即被任命为张秘书,主管文书、涉密。这时,金人内部正发生内乱。完颜亮在前线被部下杀死,金军北撤。失去了战争的压力,北方起义军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是留在原地坚持斗争,还是南下回归宋朝。

辛弃疾劝耿敬归宋。他同意后,与另一位起义领袖贾瑞一起前往建康进贡。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受耿靖之命潜回南宋,觐见宋高宗,“以请还宋”。高宗大喜,授予辛弃疾“成武郎兼天平节度使”之职,并封耿精为天平军节度使。此外,还更换了近200名叛军将领。

辛弃疾带着任命书潜回金国,召见耿精归宋。然而,当辛弃疾回到山东时,他却如晴天霹雳般得知了一个消息:耿精已被奸臣张安国所杀,张安国带着耿精的头颅去了金营!

教练被杀,球队失散。辛弃疾悲痛欲绝,义愤填膺。得到皇帝命令的辛弃疾并没有惊慌。他与海州守军商量前往敌营消灭叛徒,许多将士都同意了。最终,辛弃疾只率领五十名勇士,策马向济州进发,直入敌营。

当时,张安国正在晋营中“与晋将饮酒”。辛弃疾突然闯入,在混战中生擒了张安国。当时辛弃疾年仅23岁。

随后,辛弃疾护送张安国一路南下,抵达南宋杭州。最终,南宋朝廷查清了张安国的罪行,立即将其当众斩首。

南宋人洪迈所著的《甲玄记》,对这场战争有记载:

“徒手率五十骑,缚于五万人中,如狡兔。马束头,从关西行至淮河,直至日夜不食。”他们的英雄之声,懦夫崛起,圣帝一见三叹。

赵云单骑救主长坂坡,杀七进七出。辛弃疾的敌人俘虏叛乱,来去自如,犹如置身无人之地。砍下数万士兵的头颅,就像从袋子里翻找东西一样。关羽的勇猛恐怕也不过如此。

4、野心很难实现

辛弃疾南下后,历任江阴签判官、建康总判官、江西提甸狱、湘鄂转运使、湘赣抚平使等职,一生主张北伐抗金。王朝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但都没有被采纳。42岁时遭到诽谤,被革职,退居江西忻州20年。其间,曾任福建阶囚、福建抚平使。

他的治国风格还带有几分剑客的侠义和冷酷。比如,他被任命为湖北平定使时,“贼必杀之,奸贼不追查”。辛弃疾因此被称为“杀手”,监察御史王琳指责他“花钱如沙,杀人如草”。

朝鲜主战派崛起后,64岁的辛弃疾再次成为浙东安抚者、镇江太守。辛弃疾主政镇江府时,曾多次到北固阁,感叹自己无能为力报国。

这一天,66岁的辛弃疾再次登上北固阁。他放眼长远,回望今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永余乐京口北谷亭怀旧记》:

古往今来,没有哪个英雄能够找到孙仲谋。舞亭歌台上,总是被风雨吹散。夕阳,草木,平凡的小巷,人类的奴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记得那些日子,我们凶猛有力,能如虎吞万里。

元甲急忙将狼封于徐,赢了急忙北上。四十三年过去了,我还记得扬州路的烽火。但回头一看,佛李殿下,却有一座神圣的乌鸦鼓。谁能问,廉颇老了,还能谋生吗?

作者怀着深深的忧愁和悲伤写下了这首诗。当时,韩愈胄掌权,正在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被任命为浙东抚慰使、镇江太守,镇守江防重地京口。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定,但他也对独揽朝政的韩愈胄的行为感到担忧,低估了敌人的贸然进军。他认为自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必然会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失败。

辛弃疾的意见并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念往事,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部巨著。这既是英雄晚年的悲歌,也是未实现愿望的怨恨。

来源:头条娱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全国资讯网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993113.com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