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钢基地物流产业园智慧流通发展中心施工现场,智能化设备安装与钢结构厂房建设正同步推进,工人们紧锣密鼓地为6月底投产做最后冲刺。
“目前已有多个项目计划入驻该中心,其中,山东利浩供应链年剪切加工50万吨钢板项目已进入设备搭桥阶段,投产后将填补园区深加工环节空白,助力钢铁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新临商集团运营管理部副部长宋伟指着规划图向记者介绍。
相较于一期以仓储为主的模式,二期项目引入钢卷开平、激光切割等深加工产线,并融合智慧仓储与供应链金融服务,构建了“仓储-加工-融资-配送”全链条闭环。
“库存占款是钢铁贸易领域普遍存在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创新推出‘数据+监管’动产质押模式,依托金猫云仓的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货物状态并生成动态交易数据,将静态钢材转化为可流通的信用资产。银行可依据实时货值与交易记录,实现‘货在库即授信’”。新临商集团仓储物流部负责人王先明介绍。

“货在库即授信”大大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启阳有限公司是受益的企业之一,公司负责人吴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企业采购钢卷存入园区后,凭质押凭证可迅速获得融资,待成品销售回款后再赎回货物。传统贷款审批需1个月以上,如今最快6小时就能完成融资审批,资金周转效率提升超2倍。”
在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战略框架下,精钢基地物流产业园智慧流通发展中心已与厦门建发、厦门象屿等供应链龙头达成认证,并与山钢永锋、钢投不锈钢、钢投特钢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截至目前,园区供应链金融平台已服务企业20余家,累计融资额突破20亿元,真正让“躺在仓库里的钢铁”变成了可流动的资金。
“金融服务已深度嵌入制造环节,成为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关键变量。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到构建产融结合生态,园区用金融活水浇灌出的不仅是钢铁产能,更是一个充满韧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宋伟告诉记者。

精钢基地物流产业园智慧流通发展中心以“物联网+金融”双引擎驱动策略,破解传统钢贸行业“重资产、低周转、融资难”的沉疴。未来,精钢基地物流产业园智慧流通发展中心还将延伸热轧、冷轧等深加工业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年吞吐量预计达288万吨,交易额突破100亿元、税收2000万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随着“产融结合”助力钢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智慧流通发展中心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这座集仓储物流、智慧金融、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平台,正加速重构钢铁行业生态格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通讯员丁凯凤)
来源:头条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