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宣传主题为“打疫苗防疾病保健康”。疫苗作为人类对抗传染病的关键武器,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成果显著,成功消灭天花、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大幅降低乙肝、麻疹等传染病发病率。山东紧跟国家步伐,在预防接种工作上成效斐然,多项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疫苗防病成效卓著
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山东省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
数据显示,山东已连续34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连续27年无白喉病例报告,新生儿破伤风也已被消除。
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普及效果尤为突出,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普种前的8%,骤降至如今的0.03%,5岁以下儿童更是低至0.01%,极大降低了乙肝相关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麻疹、流脑、乙脑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也处于历史低位。经测算,山东儿童预防接种每投入1元,可产生45.12元的经济效益,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疫苗如何保护
我们的健康
所谓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基因重组等技术制成的预防性生物制品。进入人体后,疫苗会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生成保护性抗体并激活细胞免疫功能,直接杀伤病原体或分泌细胞因子发挥作用。
不过,人体接种疫苗后,通常需要1-2周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部分疫苗更需多次接种才能形成长期免疫。因此,按照免疫程序按时、全程接种疫苗,是保障健康的关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在山东,儿童可免费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等11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HPV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则作为有益补充,居民可根据自身需求自愿接种。
成年人需要
接种疫苗吗
预防接种并非儿童“专属”。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适合中老年人接种的疫苗,涵盖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只要病情稳定、药物控制良好,一般可正常接种疫苗,具体可咨询专业医生。
接种疫苗
需要注意什么
接种前:需确认自身健康状况,若存在发热、过敏、急性或严重慢性疾病等情况,应待身体恢复后再接种;妊娠期、备孕期女性更要听取医生建议。同时,提前了解接种时间、地点及所需证件,做好个人卫生,穿着宽松衣物。儿童接种前,家长需向医生说明孩子既往接种反应和近期健康情况。
接种时:务必再次确认疫苗种类和有效期,配合工作人员操作;家长要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进食以防呛咳。
接种后:需按压接种部位止血,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以防严重过敏反应;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若出现发热、红肿等症状,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若症状加重则需及时就医。
